中 德 学 院学 思 集
——2023年中德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参考资料
第9期(总第9期)
中德学院党委编2023年5月8日
目 录
1.筑牢广大职工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基础
2.深入调查研究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正 文
筑牢广大职工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
共同思想基础
作者:魏地春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站在新征程新起点的历史方位,工会组织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一我国工运的时代主题,不断加强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广大职工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基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作用。
坚持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中心环节,引领广大职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党的旗帜下,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始终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贡献力量、彰显作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职工,推动“两个确立”更加深入人心、“两个维护”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要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要进一步完善举措、增强实效,保持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的声势和热度,讲清楚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引领广大职工自觉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确定的新部署新要求转化为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要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加强系统性研究、整体性解读、权威性阐释,编写出版《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用活用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职工学习问答》等职工理论学习读物,引导广大职工全面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意蕴。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抓好“四史”宣传教育,用好红色工运资源,开展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评选表彰,加强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的“四德”建设,在广大职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企业班组常态化学习制度,发挥好工会报刊网站、职工书屋、工人文化宫、职工院校、文艺团体、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工会宣传教育阵地作用,把“大学习”的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发展前沿。要组织开展“万名劳模工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活动,引导劳模工匠结合自身成长成才经历、所在企业发展变化历程、个人家庭生活变迁,身边人宣讲身边事,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来自伟大的人民。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出巨大的引领价值,在激发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唱响新时代新征程“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见贤思齐的正能量,焕发劳动奋进的精气神,引导职工群众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要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亲切关怀、对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技术工人队伍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职工提高技术技能素质的殷切期望,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的充分肯定、对劳动模范和工匠人才的高度重视,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信仰信念、增强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要发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做好“最美职工”“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等劳模工匠典型的选树宣传,会同有关方面做好“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发布和宣传,持续办好“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最光荣”“身边的大国工匠”等专栏,面向各行业、各领域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讲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要积极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深化“工”字系列职工文化特色品牌培育工作,充分用好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等文学艺术形式,推出一批思想深刻、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三工”题材文艺作品。要组织开展全国工会职工书屋主题阅读交流活动,提升职工书屋文化品质,引导广大职工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用书,更好满足广大职工特别是互联网企业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学习阅读需求,打造充满时代气息、提供精神养料的文化空间。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更有温度。要不断拓宽职工的职业发展通道,推动建立完善职工职业生涯成长规划,推动关于职工劳动收入分配、教育培训、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表彰奖励向一线倾斜等政策落实,加大职业危害防治力度,推动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要加强困难职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着力构建以普惠性服务和精准帮扶为重点的工会服务职工体系,做优做强送温暖、金秋助学、阳光就业、职工医疗互助、工会法律援助等工作,做实工会“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加大常态化送温暖和困难帮扶力度,巩固拓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要深化拓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帮助农民工实现学历能力双提升,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要切实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广泛开展面向职工群众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职工排解心理压力。要推动破解青年职工面临的就业创业、婚恋交友、子女教育等方面问题,维护好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做实做细“女职工关爱行动”、女职工休息哺乳室、职工子女托管等品牌工作。
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保障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和精神保证。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聚焦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引导广大职工争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要加大产业工人党员发展力度,积极推动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实行产业工人到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要持续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围绕“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深入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创新等竞赛活动。要落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强化企业民主管理,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依法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高扬“强信心”的主旋律,大力宣传阐释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把广大职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典型故事讲述好,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激励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及时做好解疑释惑,引导职工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全面辩证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客观看待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依法理性有序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利益。
扎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不断加强网上职工思想政治引领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演进,网络空间不仅是亿万网民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也已成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职工在网络空间工作、交往、学习和生活已经成为常态和习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顺应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强化用好互联网思维,切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把网上工作作为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在网上突出展示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声音、形象、内容和影响。要努力提升内容品质,精心做好重大主题网上宣传,积极开展网上形势政策宣传、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深化“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要加快推动工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整合报、网、微、端、屏等媒体资源,建好用好工会“三微一端”“学习强会”、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等网上宣传资源和手段,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推动工会媒体实现多平台联动传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工会主流媒体传播矩阵。要着力打造网上职工之家,关注农民工、青年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不同群体的需求,增加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契合网上职工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持续覆盖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职工使用频度高的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学会运用职工喜欢和熟悉的时尚元素、话语体系,着力增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持续完善党领导下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要着力构建党委领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工会协同、社会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自觉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工会落实落地,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落实到广大职工中去。要主动争取宣传、网信、文化等党政部门的支持,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合作,借势、借力、借智把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具体实践,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联动机制。要协调企业把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融入日常生产经营,安排专人负责、整体谋划推进,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互相促进。要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工会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把组织动员、宣传引导工作同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紧密结合起来,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好工会报刊网站、出版社、文艺团体、工人文化宫等宣传文化单位主阵地作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特点和职工年龄结构、文化素质、岗位职责等不同情况,切实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作者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摘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来源:思想政治研究
深入调查研究 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特约请三位专家学者围绕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历史依据、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等进行研讨。
调查研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主持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要内容和宝贵品格。请各位专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谈谈理解与认识。
韩振峰:要了解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必须搞清楚调查研究的理论逻辑。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和重要理论品质。做到实事求是,关键是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必须通过调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研究是做到实事求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佳途径。其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任何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要检验这种认识和理论正确与否,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实践。调查研究本质上就是在实践过程中把通过实践得来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总结,最后找出事物的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我们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等,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最后,调查研究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就是以这一基本原理为基点的,调查研究实际上也是对我们党关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体现。由此看来,调查研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刘靖北: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这一观点既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指明了方向,又为我们不断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完成。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也是把握客观规律的必由之路。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方面,通过深入调查弄清“实事”,全面掌握丰富、真实、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去“求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调查研究也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调查研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因此,应统筹当前和长远,完善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把调查研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使调查研究成为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使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
刘西忠:我们要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调查研究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实践。大兴调查研究,推动领导干部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生动体现,也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所在。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善于调查研究,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求领导干部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进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发展取向,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宝贵精神品格。
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
主持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请各位学者就此谈谈具体看法。
刘西忠: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在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多次从中央层面部署大兴调查研究,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方针和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例如,1941年8月,针对当时党内对于调查研究重视不够等问题,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对如何搞好调查研究作出了具体详细的指导。1961年初,在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这一年,中央领导同志相继深入基层第一线,摸清实际情况,制定“农业六十条”等政策,对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在关键时候道路抉择的制胜法宝,是党带领人民战胜重重困难挑战的重要密码。
韩振峰:的确如此,调查研究作为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帮助我们党认清国情现状、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同志围绕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农村农民问题、革命根据地建设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重要文章。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为了在全党兴起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同志撰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关于农村调查》等。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进行多次调查研究。仅在1956年上半年,他就在四十三天内听取了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写出《论十大关系》这篇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强调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么),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把调查研究作为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012年12月,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第一条就对改进调查研究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多次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刘靖北: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以上率下,调研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为全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树立了光辉典范。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看真贫、扶真贫,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制定精准扶贫战略,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赴长江沿线考察,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等等。十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现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找到了许多啃掉“硬骨头”、越过“险滩”的具体路径。调查研究始终是我们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新时代调查研究的深远意义与推进路径
主持人:新时代新征程,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对此,调查研究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韩振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有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风浪考验。中国式现代化犹如一艘在大海中勇毅前行的巨轮,要想使这艘巨轮达到理想的彼岸,一方面我们必须通过调查研究详细摸清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另一方面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前进途中的各种优势因素、有利因素了然于胸,在“知己知彼”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在积极应对各种风浪考验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巨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通过调查研究,能够使我们进一步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现实创造和实践经验而形成的。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能进一步领略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性和时代性,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好“六个如何始终”问题,也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这些“独有难题”的表现形态、形成原因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同时通过调查研究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刘靖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调查研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只有深入扎实地调查研究,把一个地区、一个领域的基本状况、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和各种影响搞清楚,并作出精准分析和深入研判,才能为制定正确决策提供坚实基础,防止和减少我们的工作失误。当前,国内外形势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对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还知之不深,迫切需要大兴调查研究,深入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领导干部应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有力的贯彻落实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也是一个抓好落实、推动工作的过程。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举措,现在的关键是狠抓落实。领导干部必须沉下去,深入做好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通过督查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通过培养和总结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盘,通过检查工作敦促整改,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好,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调查研究也是一个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虚心求教,与群众同坐小板凳、共饮一壶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积极回应群众所关切的热点问题,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从而使调查研究真正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呢?
刘靖北: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解决问题。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各行各业带规律性的东西,积极提供相应对策,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第二,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坚守人民情怀,以百姓心为心,把人民当亲人,带着感情,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真正发现群众面临的问题,反映群众的意见。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总结群众经验,汲取群众智慧,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多采取“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等方式,直接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坚决防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避免增加基层负担。
第三,在真刀真枪真正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气神,越是艰险越向前,聚焦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找准根源和症结,形成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对涉及多个地区或部门单位的问题,应加强统筹谋划,上下协同、整体推动解决。通过调查研究,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努力突破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刘西忠: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这次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去搞调查研究,真正把调查研究能力作为提高各种工作能力的开路先锋、化解各类矛盾问题的宝剑利器,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拓展决策信息来源。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应该接通“五条线”。接通“天线”,加强思想理论修养,把握理论研究前沿,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把握;接通“地线”,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民情,充分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接通“内线”,充分调动政策研究机构的积极性,推动分管部门、分管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实现各类决策信息的集成;接通“外线”,在决策中善于“众筹”,发挥智库作用,打造一个集聚和发挥专家智慧的有效平台;接通“网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调研,通过网络了解社情民意。
创新调查研究范式。领导干部既要亲力亲为、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又要充分调动政策研究机构的作用,在多方调查研究结果的综合比较、相互验证中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既开展实地调查、座谈访谈,掌握一手资料,又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注重在海量的大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学会“解剖麻雀”,既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又善于综合各方面情况,在总体思路和全局工作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韩振峰:调查研究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搞好调查研究,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二要坚持系统观念。在对调查研究的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学会自觉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微观与宏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辩证关系,坚持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以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思路推动调查研究取得实效,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主持人为光明日报记者曲一琳;刘靖北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韩振峰为北京交通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刘西忠为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