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浙江科技大学为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高校,前身由浙江大学和杭州市于1980年创办。学校有两个校区,小和山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毗邻西溪湿地,校园土地面积1900余亩;安吉校区位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湖州安吉,土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7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现有57个本科专业,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9600余名,各类来华留学生1200余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5亿元,纸质适用图书200余万册。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的国际化办学和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省属本科高校,学校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学术水平高、师德师风高尚、梯队结构合理的优秀人才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1693名,专任教师1380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4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6%,具有6个月以上海外学术经历教师占32%,具有工程实践背景教师占比近50%;拥有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次,“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20人次,省部级人才近120余人次。
学校现有“十三五”省一流学科6个,省重点实验室、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和智库14个,与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共建研究中心1个,拥有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与地方合作共建地方研究院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19个。近年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9项。
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应用研究型大学,学校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十四五”期间学校大力引进省部级以上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每年引进百名以上优秀博士(后)。
二、环境与资源学院简介
环境与资源学院(简称环资学院)成立于2018年4月,由原轻工学院的轻化工程专业、包装工程专业和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的生态环境研究院组成。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密结合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八大万亿产业,借鉴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育人;倡导“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绿色发展”思想,面向轻化工程、环境工程、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污染控制、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领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下设环境工程和轻化工程两个系(专业),拥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一流A类(培育)学科等一批省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内设“生态环境研究院”和“纸基功能材料研究所”两个科研机构,建有“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轻工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两个本科教学实验室。
学院注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近年来,教师承担完成了大批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欧盟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8项,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卡脖子”“尖兵”等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其中关于甲烷排放的合作研究成果在《PNAS》上发表;获国际发明专利23件、国家发明专利80余件;出版专著、教材3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项10项,其中2018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实现学校零的突破。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正高职称17人,副高职称17人,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95%。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浙江省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计划3人,浙江省151第一层次2人,浙江省151第二层次1人,浙江省151第三层次2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形成了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工程经验和高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2023年12月30日)
人才称号 |
姓名 |
获得年份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陈建孟 |
2006年 |
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陈建孟 |
2004年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
单胜道 |
2019年 |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单胜道 |
2019年 |
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陈建孟 |
2011年 |
陈建斌 |
2019年 |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
陈建孟 |
2003年 |
单胜道 |
2007年 |
王立军 |
2013年 |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 |
陈建孟 |
2004年 |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 |
陈建孟 |
2002年 |
单胜道 |
2016年 |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 |
单胜道 |
2010年 |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 |
平立凤 |
2010年 |
郭大亮 |
2017年 |
浙江省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单胜道 |
2017年 |
陈建斌 |
2017年 |
浙江省高层次拔尖人才 |
方婧 |
2022年 |
浙江省青年优秀人才 |
庄海峰 |
2020年 |
李静 |
2022年 |
学院于2018年开始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研究生。2021年获得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招生资格。目前,学院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约129人。
三、岗位需求
岗位代码 |
岗位名称 |
人数 |
年龄上限 |
学历/学位 |
职称/职业资格 |
专业/学科方向 |
其他条件及备注 |
A08-24-030 |
资源与环境学术带头人 |
3 |
*50周岁 |
研究生/博士 |
正高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轻工技术与工程、林产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 |
符合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引进条件,学术造诣高能够带领团队取得标志性成果。 *国家级人才根据工作需要年龄可放宽至60周岁。 |
A08-24-031 |
轻化工程专业教师 |
3 |
*35周岁 |
研究生/博士 |
不限 |
轻工技术与工程、林产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 |
*具有副高职称者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具有正高职称者年龄可放宽至45周岁。 |
A08-24-032 |
环境工程专业教师 |
3 |
*35周岁 |
研究生/博士 |
不限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 |
*具有副高职称者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具有正高职称者年龄可放宽至45周岁。 |
四、人才类别
人才类别 |
人才层次 |
领军人才 (国家级) |
A |
学术研究处于世界前沿,能引领本学科突破性发展,是国内外本学科公认的学术大师、著名专家学者,达到国家顶尖级人才相当学术水平。 |
B |
在所研究领域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保持或赶超国际领先水平以及带领团队协同攻关的能力,达到或接近国家级领军人才相应学术水平的学者。 |
C |
国家级青年人才,或者学术水平与业绩达到国家级青年人才相当水平的专家学者;年龄原则上要求50周岁(含)以下。 |
拔尖人才 (省部级) |
D1 |
为所在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或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与业绩达到省级领军人才相当水平;年龄原则上要求50周岁(含)以下。 |
D2 |
博士学位,有突出学术发展潜力,学术水平与业绩达到省级青年拔尖人才相当水平,年龄原则上要求40周岁(含)以下。 |
特聘教授 |
E1 |
博士学位,正高职称,已取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或业绩特别突出,超过学校所在学科专业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年龄原则上要求45周岁(含)以下。 |
特聘副教授 |
E2 |
博士学位,副高职称;或者业绩特别突出,超过学校所在学科专业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年龄原则上要求40周岁(含)以下。 |
青年教师 |
F |
优秀国内外博士(后),科研业绩优秀,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发展潜质;年龄原则上要求35周岁(含)以下。 |
五、人才待遇
学校按规定发放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奖,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并提供综合补贴、科研启动配套经费、人才特贴等薪酬。
人才类别 |
综合补贴(万元) |
科研启动配套经费(万元) |
薪酬(万元) |
基础部分 |
浮动部分 |
领军人才(国家级) |
A |
面议 |
B |
400-500 |
人文社科100万理工科200-300万 |
岗位年收入+特贴80万/年(年薪≥150万) |
C |
280-350 |
人文社科50万理工科150-250万 |
岗位年收入+特贴40万/年(年薪≥80万) |
拔尖人才(省部级) |
D1 |
150-180 |
60 |
人文社科30万理科100万工科150万 |
岗位年收入+特贴30万/年 |
D2 |
120-150 |
50 |
人文社科20万理科80万工科100万 |
岗位年收入+特贴15万/年 |
特聘教授 |
E1 |
90-120 |
40 |
人文社科10万理科50万工科80万 |
岗位年收入+特贴10万/年 |
特聘副教授 |
E2 |
60-90 |
30 |
人文社科5万理科10万工科15万 |
岗位年收入+特贴6万/年 |
青年教师 |
F |
40-60 |
20 |
人文社科3万理科5万工科8万 |
岗位年收入+特贴3万/年 |
六、应聘方式
优秀高层次人才全年招聘,随时接洽。应聘者可注册登录http://rczp.zust.edu.cn招聘系统进行简历投递。
七、联系咨询
1.环境与资源学院联系方式:hzxy@zust.edu.cn;司老师0571-85070787
2.学校人事处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浙江科技学院人事处(行政楼309室)
邮编:310023,联系电话:宋老师0571-85070153,卢老师0571-85070282,
电子邮件:rsc@zust.edu.cn,学校主页://www.361creative.com
附件:1 浙江科技大学教师应聘登记表(20231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