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

江南大学与行业共建长效机制 建设高水平大学

发布单位 : 时间 : 2014-04-08浏览量 :

  江南大学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坚持把改革试点工作纳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统筹协调,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完善政策和保障,围绕主题开展了一些特色工作。

一、科学谋划专业布局,彰显轻工特色

  一是深入研讨、转变观念。学校分层次分阶段多次召开“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专业与资源、专业与领域、专业与教师、专业与学生等四个关系入手,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对专业建设与学院建设二者关系的认识,加强开展专业建设的责任意识。

  二是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学校成立专业建设与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出台了《江南大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明确了本科专业建设与调整的思路:在专业建设内容方面,既要抓好优化布局,又要注重提升质量;在提升专业质量方面,既要发挥比较优势,又要形成鲜明特色;在优化专业结构方面要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在专业建设方法方面要形成上下互动。

  三是集思广益、有序推进。在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校院两级互动沟通、上下联动。各学院成立相应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工作小组,根据学校规划和学院实际优化专业建设方向,细化专业建设方案。所有方案经校学术委员会多次讨论后提交校务会审定。

  经过努力,学校招生专业数从2008年的63个调整为2012年的49个,办学资源更加集中,优势专业更加凸显,形成了彰显轻工特色的专业结构,为国家战略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持与人才支撑。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行业中坚人才

  一是积极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纺织工程、物联网技术与工程等4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工程能力;保持与轻工行业龙头企业的优良合作传统,通过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二是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倡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作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该校联合业内知名企业研究制定出涵盖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的“卓越计划”培养标准;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指导模式,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践实习基地,获批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各1个;设立“卓越计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外聘教师和导师、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训、教改教研和学生企业实习实践等。

  三是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推进覆盖整个轻工行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学校在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导师选聘、考核评价标准制定等方面将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推动行业发展有机结合。一方面,鼓励研究生深入企业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坚持“课题从企业中来,成果到企业中去”,注重培养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发挥学校科技优势,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与百多家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其中90家获得江苏省认定,建站数量在江苏省位列第四。

三、发挥学科优势,推进协同创新

  学校积极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与其他兄弟高校及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科研创新平台。2012年8月,由该校牵头,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为核心单位,联合中粮集团、鲁花集团、渤海实业、雨润集团、伊利集团、光明乳业、完达山乳业、青岛啤酒、茅台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同组建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中心”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努力打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在管理运行机制、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任务实施、资源配置与共享、经费筹措与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协同创新文化等八个方面进行探索,拟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目前,该中心已汇聚了一批国内外优秀团队与人才,整合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基地,并在创新体内开放共享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中心综合实验大楼已通过教育部和发改委审批,设计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310023)

电话:(监评中心)0571-85070129

(教发中心)0571-85070231

办公室:行政楼425


常用链接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1 浙江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浙ICP备05014576号技术支持:亿校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310023)
电话:0571-85070230 / 0571-85070231
Copyright © 2021 浙江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浙ICP备05014576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