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15时30分,汉语国际教育论坛第36讲在浙江科技学院政务新媒体研究院学术报告厅(A3-211)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文哲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科评审组组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教授应邀作了题为《试谈语文词典的收词、释义与配例》的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报告厅座无虚席。伴随着阵阵掌声,江蓝生教授开篇直入,从语文词典的收词、释义、配例三个方面阐释编写词典时的主要注意事项。江蓝生教授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把收词、释义、配例的原则方法都详细的进行了阐释。她认为,任何辞书都有缺点。因此,江蓝生在编写新一版的《现代汉语大词典》时,格外注重继承与创新,不断为我国的辞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蓝生教授说道:“收词、释义、配例是语文词典的三大支柱”,她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具体的阐释。
一、收词。首先要根据词典的性质、对象、规模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具体分析。宏观上就是要摸清词典的定位,才能准确找准要收进词典的词汇。微观上就是要区分词汇词和语法词,根据语义透明度强弱进行区分取舍,区分构词模式能产与否,能否类推等。江蓝生教授用如:“收大车不收大树”,“收鸭蛋不收鸡蛋”等生动形象的例子阐释了收词的方法。同时她强调,收词时要选择词义透明、结构能产、可类推、使用频率高的词汇。江蓝生教授通过例举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例子清楚的说明了收词对于词典编纂的基础性作用。
二、释义。江蓝生教授认为,释义的总要求是准确桥当、通俗明了、简明扼要。注意区分概念义附加义。释义时一定要力避同义词循环互训或递训,以今释古,以普释方,释义一定要注意精细化以及义项的增补。结合语言背景和具体语境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江蓝生教授认为,词义发展是由具象发展到抽象,并例举了大量的例子进行现场分析,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老师和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三、配例。江蓝生教授引用了法国《小拉鲁斯插图新词典》的一句话,即“一部没有例句的词典只是一堆枯骨”来强调配例的重要性。江蓝生教授发现现在词典的配例中常见的毛病有例句不具体,不能补充说明词义;例句意思不完整,缺乏必要的语境;例句不典型,没有单用例;例句不简练等。她认为词典的配例是非常考验编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归纳能力以及广博的语言知识,因此在字典编纂和校正过程中配例是最难做的工作,但也是最能学到真东西的工作。江蓝生教授用她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列举了她做的一些配例,现场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震撼不已,十分钦佩。
最后江蓝生教授说编纂《现代汉语大词典》虽然辛苦但是也十分的有趣。她认为编撰词典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科学性强,多学科交叉还需要编者拥有广博的知识;词典编撰是永无止境的,永远有遗憾的,因此需要有献身精神。在场师生掌声雷动,久久不息,为江蓝生教授这种献身精神感动不已。
江蓝生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实践是研究的土壤,经验是研究的需要,要脚踏实地认真做学问,才会有所成就。在互动环节中,老师和同学们踊跃发言和提问,江蓝生教授都进行了耐心而又细致的回答。
江蓝生教授在讲座中的真知灼见令与会的所有师生热血沸腾,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