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学生工作> 梦想人文> 正文
梦想人文

绿色校园茶山行,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  来源: 日期:2017-04-10 15:22:08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  人气: 加入收藏标签:

4月6日12:30,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于校园后山茶楼为同学们组织并开展了一次采茶培训。培训员葛连方来自龙坞茶厂,同时也是我们校园后山茶园的茶叶种植、加工顾问。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郑淑琪、周佳灵老师,在场的同学多来是人文学院学生、七碗茶社成员以及中国茶文化开放性实验课程的学生,都是对茶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同道之人”。

12点30分,参与采茶活动的同学们聚集在后山的茶园之中。虽说在校园内的时间并不短,但还是有不少人从未深入过后山茶园的种植场地,略带笨拙地在层层相依的茶树间穿梭。在午后惯有的闷热里,同学们聚在树荫下,倾听着葛师傅的介绍。

微信图片_20170410152229.jpg

葛师傅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校园的概况,随着校园的扩建,如今的茶园占地面积只有八到十亩。相对于校外的茶庄,校内的茶树的采摘较迟,一是因为缺乏完善的修剪,二则是不打农药的有机茶树生长较缓。针对茶园所种植的茶树品种葛师傅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微信图片_20170410152250.jpg

让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自然是茶叶的加工过程,“炒青”是制茶过程中最能体现制茶人功力的环节。葛师傅向同学们介绍,随着现代生产力的提高,炒茶工具的不断发展,从原先的煤锅到电锅、再到如今的机器生产,效益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机器制造出来的产品太硬、太实的缺点,使得在泡茶过程中香味发散较慢。而人工制茶传承的是历代人工智慧的结晶,更依赖炒茶人的手感进行判断。温度维持在一两百摄氏度的锅对徒手制茶的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烫手,使得许多年轻人都接受不了,这也是许多人为之忧虑的手工制茶传承的断代问题。

茶叶的储藏要求也十分严苛,葛师傅告诉我们传统的储存方法依靠的是石灰的吸水性能,除此之外还需要瓷缸、布袋、棉花、木板、石头等,虽然是一个个平凡而粗糙的物品,但透露出的却是储藏茶叶的严谨与认真。而现在通行的储存选择是冰库,发挥保险作用的同时不免使得香味也被“冻住”了。

微信图片_20170410152254.jpg

介绍完茶叶加工的相关知识后,接下来便是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实践的采茶环节,由葛师傅率先为大家采摘了几颗“样品”传阅,要求的标准简而言之就是“两叶一芯”。简单的讲解之后,同学们便开始各显神通了。忙碌地穿梭于一排排茶树之间,感受指尖与茶叶嫩蕊的亲密接触。

微信图片_20170410152257.jpg

在叶间寻觅着符合“两叶一芯”的理想茶叶,忙碌在一排排的茶树间,体验采摘时的欢喜。一颗颗浮躁的心在采茶的过程中沉静下来。最后,有同学们采摘的茶叶将统一收集,送去炒制。相比起来,自己采摘来的茶叶定是格外香甜。

微信图片_20170410152301.jpg

浓茶可解烈酒,淡茶用以养精神,花茶舒缓肠胃,清茶可拂去心尘。茶的世界可不只是停留于品茗,要了解茶的世界,就要走进它。短短的采茶培训,被一场小雨阻断,在这斜风细雨到来时,多得是流连忘返的人。


上一条:【筑梦研途】梦想课堂第三讲:刘俊
下一条:院内篮球选拔赛,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人文少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