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杭州日报:高校师德建设重在培育“四爱”

    供稿单位 : 新闻中心发布时间 : 2015-03-24 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这告诉我们,高校师德建设重在培育爱心。高校教师的爱心体现在“四爱”——“爱祖国、爱学校、爱教育、爱学生”上,要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培育高校教师“四爱”。

      塑造高尚情怀

      一是要培育播撒“四爱”精神的校园土壤。要努力打造以“四爱”为核心的优秀校园文化,切实关心青年教师的实际生活和切身利益,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二是要强化以“四爱”为核心的师德师风教育。要通过有效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助讲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题教育,立足国情、校情和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深入开展“爱国、爱校、爱教、爱生”主题教育实践,构建以“四爱”为核心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体系。三是要创新师德师风教育的方式和载体。要组织青年教师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地开展社会实践,要依托微博、微信、QQ群、飞信等网络新媒体,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阐释和宣传,让青年教师在喜闻乐见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感,努力培育青年教师“爱国、爱校、爱教、爱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一是要根据《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要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科、专业特点,着力完善师德行为标准,明确其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助讲培养和班主任等工作要求,制定好切实可行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实施细则和考评办法。二是加强师德宣传,培育重德养德良好校园风尚。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要把孕育高尚师德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及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集中宣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校园氛围。三是要努力培育孕育高尚师德、弘扬高尚师德的政策土壤。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要顺应青年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考核、职称评审、岗位晋级、评奖评优等相关制度。

      培养高超技能

      一是要努力激发青年教师的“乐教”之心。努力营造教师“崇教、乐教”、学生“乐学、要学”的校园氛围,积极创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科研环境。二是要努力拓宽青年教师“能教”之径。要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努力落实好青年教师导师制和传、帮、带机制,为青年教师搭建好学习培训平台、实践进修平台和能力展示舞台,努力拓宽青年教师的发展路径和上升通道。三是要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会教”之能。要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发展培训机制,制定好青年教师发展培训方案,切实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科研规范学习,强化教学、科研职业训练,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和水平。四是要努力拓展青年教师的“善教”之道。要加强教学科研方法和艺术的学习和培训,通过名师引领和同辈指导,定期组织名师示范课和公开课,定期开展说课、观摩和评课活动,定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坊、教学科研沙龙、案例研究和专题研讨等交流研讨活动。

      建立师德师风奖惩机制

      一是要建立开放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动态档案,建立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情况日常检查、报告和监控制度,有的放矢地做好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强化师德师风教育的针对性、互动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健全师德师风的考评和监督。要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青年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师德师风公开承诺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要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建立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四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要设立师德师风监督办公室和投诉举报平台,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要对师德师风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三是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的激励惩处机制。对于具备高尚师德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保障他们在职务(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和评奖评优中的优先地位,并予以大力弘扬与公开表彰。对师德表现不佳的青年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于缺乏诚信、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等违反高校师德“红七条”的严重失德行为,要及时调离教师岗位,直至解聘。

     (作者:应卫平 李泽泉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
      原文详见: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5-03/19/content_1918733.htm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