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及首批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认定工作的通知
2022年06月09日 08:51 发布人:教务办 阅读次数:

各位老师

转教务处通知如下: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见附件1)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及首批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认定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22〕158号)(见附件2)文件精神,我校有20项省级线上、8项省级线下、25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10项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推荐名额(不含国际化),3项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推荐名额,5项省级国际化线上、8项省级国际化线下、2项省级国际化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推荐名额请各学院(部)根据通知要求做好相关课程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标和条件

(一)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非国际化课程(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

推荐课程须为普通本科高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并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的本科课程,鼓励学院申报体现跨学科、跨专业及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高水平课程及优势特色鲜明、受益面广的高质量文化素质类课程,申报课程须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

1.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截至2022年5月31日,在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完成至少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原则上每个周期不少于6周,下同)教学活动的全日制本科层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2.线下一流课程。截至2022年5月31日,须至少经过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增强课堂互动,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焕发课堂生机活力,发挥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建议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高级职称老师申报。

3.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截至2022年5月31日,须至少经过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 20%—50% 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大力倡导基于国家级和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优质课程申报。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符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在线方式授课的学时可计入教学周期。

4.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截至2022年5月31日,须至少经过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切实加强实践育人。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社会实践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70%以上,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可保证社会实践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建议符合条件的课程和已立项为校级一流社会实践类的课程申报。

(二)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

须符合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三类课程条件及省级一流课程建设要求。截至2022年5月31日,完成至少1个教学周期的教学实施,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符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在线方式授课的学时可计入教学周期);同时还应突出国际化课程特点,授课对象须为(或包含)外国留学生,课程已列入外国留学生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授课语言除汉语类、国情教育类课程外,须为全外语。重点推荐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具有在线授课基础的本科课程。本次可推荐的非外文授课课程数占国际化一流本科课程总数的比例不超过15%,鼓励相关特色课程,如始业教育、国情教育、中国法律教育等课程申报。

(三)首批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

申报推荐课程须为普通本科高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推荐类型主要为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截至2022年5月31日,须至少经过 2 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符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在线方式授课的学时可计入教学周期。劳动教育课程须体现时代性、实践性。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开设的实践体验性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优先推荐。鼓励学校申报注重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加强与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紧密协同,深化产教融合,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提高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相关课程。鼓励“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竞赛相关高质量项目转化为高水平劳动教育课程。

二、推荐条件

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非国际化课程:申报课程负责人须为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师,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每人每年限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申报课程负责人须为在编教师或管理人员,近5年内应有至少2年从事本科层次外国留学生教育或管理经验。课程负责人每人每年限申报1门国际化课程,课程团队主要成员最多参与申报2门课程(其中非国际化课程不超过1门)。由外籍教师负责的团队必须包含中方教师。

首批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申报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师,每人每年限申报1门劳动教育课程。课程团队主要成员最多参与申报2门课程(其中非劳动教育课程不超过1门)。

三、申报工作

(一)立项方式与名额分配

请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学院课程建设实际和省级课程建设比例认真规范做好组织推荐、评议评审和公示等工作。各类课程的申报数额请参考名额分配表(见附件8),名额超过2个(含)的类别排序上报,所有类别不得超额上报。

教务处等部门对各二级学院(部)推荐课程进行审核,组织专家对推荐课程进行分类评审,择优根据名额向教育厅推荐。

(二)课程结题要求与待遇

1.获得省级认定,但未经校内建设验收的一流课程,建设期一般为2年,课程建设完成需提出结题申请,满足如下验收条件:①通过校级优质课堂评定;②发表1篇及以上教改类期刊论文(或出版教材1部);③各类课程都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不少于2轮教学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④上一次公开课。

2.获得省级认定的课程,课程质量系数为1.5;建设期满通过校内验收的或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的课程,课程质量系数为2.0,每年建设经费3000元,有效期3年;已经认定的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参照执行。超过3年需重新申请认定,认定通过方可享受一流课程的绩效与建设经费待遇。

3.获得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认定的课程在教学型教授、副教授的职称评审中与研究项目同等对待,在各种评优评奖中同等条件下倾斜。

4.对于验收不通过的项目将限期整改,半年后组织再次验收,仍不能通过则被撤销立项建设资格,并追回相应建设经费。被撤销项目负责人原则上3年内不得申请学校教学研究及建设类项目,所在学院项目指标将会被核减。

(三)申报时间和方式

请各二级学院(部)将申报材料汇总后,于6月13日前将《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3)、《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申报书》(附件4)、《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申报书 》(附件5)纸质稿(课程评价意见、审查意见、承诺意见学院盖章签字)各一式一份交相应分管部门,申报书、汇总表、附件材料等电子稿发至相应分管部门负责人邮箱。

注意:说课视频先不上交,各位负责人可以先准备相应素材,等通过学校评审推荐后另行安排。

各类课程负责联系人:

非国际化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申报:陈洁琼,13516817152 ,85070118,行政楼210,cjq0816@zust.edu.cn

非国际化线上课程:陈萍,13989496632,85070231,行政楼425,113008@zust.edu.cn

国际化课程:冯海琴,18668053080,85070978,行政楼415,haiqinf@126.com

附件:

1.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2.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及首批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认定工作的通知

3.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4.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申报书

5.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申报书

6.线上课程(不含国际化课程)平台数据信息表(非省平台)

7.线上课程(国际化课程)平台数据信息表(非省平台)

8.名额分配表

9.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

http://oa2.zust.edu.cn/announcement/infoAnnouncement.do?pkId=1355335

教务处、国际处、教发中心

2022年6月8日

打印此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