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由我院与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2010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是我院重要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平台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浙江-新加坡城市更新与未来城市联合实验室”浙江省国际联合实验室
“浙江-新加坡城市更新与未来城市联合实验室”于2023年12月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
“浙江-新加坡城市更新与未来城市联合实验室”由浙江科技大学与新加坡SJP GEOCONSULTANT PTE. LTD.(SJP岩土顾问有限公司)共建,致力于促进城市更新与未来城市领域的科学研究、创新活动、人才培养以及先进技术产业化的国际合作机构。针对城市更新发展中理论研究不系统、城市整体功能不完善、生态环境改善不足、数字化程度偏低等问题,积极探索国际化、多视角深层次合作。联合实验室引进国外杰出专家进行指导,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在城市更新理论方法、城市更新与交通协同优化、数字技术融合社会生活圈、环境健康评估、韧性城市构建、城市风险监测预警技术、重点区域更新改造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助力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城市更新建设。
3. 废弃资源再生低碳建筑材料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废弃资源再生低碳建筑材料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于2022年12月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
以浙江科技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为主体承担的“废弃资源再生低碳建筑材料技术”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创新团队和法国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围绕低碳城市和绿色低碳建筑材料两大主题,引入法国、德国、比利时和日本等合作院校绿色建筑材料领域智力资源,开展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高效拓展国际合作领域。研究专注于利用废弃资源,创新优化低碳建筑材料,重点开展既有建筑保护再生材料技术、固废改性再生低碳建筑材料技术、废弃软土加固与再生利用技术、市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绿色低碳建筑再生建材利用技术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等方向研究。在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基础上,着力于“国际化、应用型”内涵建设。
该基地与法国塞吉巴黎大学(CY Cergy Paris Université)、法国历史文物研究院(Universität Duisburg-Essen)、德国雅德应用科技大学(Jade Hochschule)、比利时鲁汶大学(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Kitakyushu)等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长期深度合作,并成立“中德绿色建筑材料研究所”、“中法土木工程科研联合体”和“中法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又相继与德国、法国合作院校合作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功引进一批优秀的国际师资团队,逐步建成一支高水平国际科研团队。通过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有效促成绿色建筑材料领域相关技术的集成优化。同时,基地通过国际合作交流与技术联合创新攻关,积极创新国际产学研模式,走应用型发展之路,与法国欧铂达纳集团公司、法国FREYSSINET集团公司、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蓝绿双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紧密合作,有效助推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
4. 轨道交通保护区土地集约利用关键技术工程杭州市工程研究中心
轨道交通保护区土地集约利用关键技术杭州市工程研究中心于2022年9月由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
轨道交通保护区土地集约利用关键技术工程杭州市工程研究中心瞄准政策导向,把握轨道交通保护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浙江省及杭州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联合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地矿建设有限公司,围绕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浙江省“亩均论英雄”改革与“亩产倍增”计划等相关重点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在轨道交通保护区环境效应与控制关键技术、轨道交通保护区土地空间优化配置关键技术、轨道交通保护区土地集约利用数字化管控关键技术三个方向开展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工程研究中心将提供第三方轨道交通保护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与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密集型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加强轨道交通保护区土地集约利用未来产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轨道交通领域行业间的交流,力争将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成为杭州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土地集约利用产业创新人才汇聚、产学研合作、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行业企业服务的重要基地。
5.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研究中心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研究中心立足何满潮院士NPR新材料和城市轨道交通保护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创新技术研发,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的病害防治需求和NPR新材料应用于隧道管片后的力学问题,构建从NPR新材料基础理论研究→轨道交通保护工程创新技术研发→隧道运营灾害监测预警与控制的一整套理论和技术体系;主要开展以下4个方向的研究工作: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病害监测与控制;2)运营隧道NPR新材料支护力学;3)轨道交通保护区环境效应与控制;4)深部地下工程多场耦合动力学。
6.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0年5月,成功获批浙江省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下设土木工程实验室、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建筑与城乡规划实验室、建筑工程基础实验室等4个建制实验室,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验课程性质的不同,建制实验室下设32个实验分中心。可承担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工程造价等多专业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目前,中心在用实验用房面积5000余平方米,包括实验大厅、各专业实验用房、BIM实验室、以及建工实习基地,可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验教学、自主创新实验需求。同时,中心拥有先进的本科实验教学、研究生实验教学、科学研究设备2000余台套,总价值逾5000万元,包括结构工程创新实验平台、岩土体动态冲击力学系统、人工气候环境模拟试验箱、X衍射仪、界面剪切仪、高级动三轴试验系统等多种国内领先的实验设备。
7. 省级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浙江省滨海地区隧道及地下工程开发技术创新团队于2018年批准成立,由浙江科技学院作为牵头单位。
团队围绕滨海地区隧道及地下工程开发技术基础研究及创新技术研发,形成了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岩土体稳定性评价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地下结构动力灾变控制及健康评估研究。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 初步构建了从岩土体稳定性基础理论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创新技术研发→地下结构动力灾变控制与健康评估技术的一整套理论和技术体系,极大地推进了我省在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有效地促进了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先导基地,基础研究和服务地方水平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处于省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