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后申遗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浙江人文大讲堂第300

423日下午2时,由省社科联、钱江晚报主办,浙江在线、浙江之声、浙江青春传媒、浙江传媒学院联办,我校承办的浙江人文大讲堂第300期暨浙江科技学院百名教授讲座第102期在我校图书馆东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我校邀请到南京大学高小康教授。身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学》主编高小康教授以自己独特的见解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后申遗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讲座。参加本次讲座的有我校各二级学院的师生,同时还有从远道赶来“享受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

高教授从兴教寺:死遗与活遗切入,依次为我们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遗保护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文化多样性、传承与教育等问题。作为这方面的专家,高教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有独特的理解,他说:保护遗迹和保护传统是不同的,非遗保护,保护的不仅是那些传统的艺术,还包括那些民间艺术背后所承载的精神价值,而这些精神价值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非遗保护是一种活态保护,因为精神价值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高教授在讲到后申遗时期非遗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时,引用了王老吉和加多宝竞争的例子,指出非遗保护进入了商业广告的误区,由此引出诸如假非遗死非遗真非遗、非遗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引发了在场师生对非遗保护的思考。而后,他援引苏绣和粤绣的例子,讲述了非遗的特殊性,并建议非遗保护需要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讲到如何保护文化多样性时,他依次介绍了生产性保护,并从生产性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这个概念入手,形象生动地解释了文化多样性,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最后谈到了文化生态保护,高教授引用杨丽萍编排云南歌舞的例子来解释原生态的概念,他说:文化生态本来就是活的,没有什么的概念。此外他还介绍了文化生态的主体性,文化生态壁龛等问题。

最后,高教授对同学们给予热切希望,他说:我们应该把非遗保护进行下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为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做一份贡献。在场师生纷纷表示,以后将以实际行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精髓文化。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语言文学学院 教务处《承报》

上一篇:“后申遗”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记浙江人文大讲堂第300讲

下一篇:我校在2013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