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新阐释和新要求

2013-04-11 09:10|来源:|关注度:

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新阐释和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一个重要创新,是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而对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行了新定位。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还对科学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新阐释,对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新阐释和新要求是什么呢?本文试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一初步探索。
新定位: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重新定位。为何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呢?
  第一,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优势。中国共产党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它拥有科学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像西方国家一些政党奉行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头脑,坚持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做斗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从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经验,始终注意吸收世界各国创造的文明成果,从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理论优势。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我们先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有厚重的历史根据。这一举措,体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重要理论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对外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统筹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 报告明确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因此,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十年,接受了实践的检验,也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自身。十年来,我国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我国GDP总量由2001年的10.97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3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由2001年的1.64万亿元增加到10.37万亿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超过一倍。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全国人均GDP由2001年的1042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5500美元,我国人均GDP水平已经跨入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量,为世界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发展观所显示的强大真理力量,已越来越得到高度认同。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有坚实的实践依据。
第四,科学发展观是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矛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问题虽然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发展观以宽阔的世界视野、先进的价值观念、科学的求真务实精神、深邃的前瞻意识、坚定的人民立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把科学发展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阐释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科学发展观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推进关键时期的改革发展,深刻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而提出来的。它在抗击“非典”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形成,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在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中蓬勃发展,在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奋斗目标的同时走向成熟,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应对一系列考验和挑战中经受检验并进入新境界。这一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发展了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系统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反映了多年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吸取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精华。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做过十分详细的论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报告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新的阐释,这种新阐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阐释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这个方面,十八大报告强调了以下三点:一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二是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从而进一步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理论贡献;三是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二,进一步阐释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在这个方面,十八大报告突出了以下几点:一是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因此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所进行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体制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强调“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以说,给科学发展观进行重新定位,就是要完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三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全面规划。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三者关系的论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规划,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提出的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进一步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一表述澄清了以往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理解上的偏差。这一表述告诉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一要坚持解放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二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三是要与时俱进,要懂得“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的深刻道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四是要坚持求真务实,求科学发展之真,务科学发展之实。十八大报告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统一起来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新要求: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五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时,曾明确指出:“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十七大报告还特别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在今年的“7·23讲话”中,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报告的基础上,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进一步提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围绕这一总要求,十八大报告还强调了如下几点:
  第一,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为何十八大特别强调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因为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有几个不到位:一是对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没有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的理念还没有真正在中国社会全方位生根,我们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方面还有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许多地方打着科学发展观的旗号干了许多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事情。三是体制机制不到位,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决策机制、评价机制、用人机制、矛盾化解机制、监督机制,均未建立起来。因此,十八大报告强调:“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第二,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十八大报告在阐述科学发展观时,不仅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而且真正做到了把以人为本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比如:在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时,把“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在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谈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着眼于人民的幸福安康;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着眼于实现人民最广泛的民主;在谈到文化发展时,着眼于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在谈到社会建设时,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实现;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时,着眼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在谈到党的建设时,着眼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八大报告还围绕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作了全面的规划和设计,并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并围绕这五大建设,从八个方面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四,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必然要统筹兼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在发展上的不协调,是我国发展中长期存在、制约全局的突出矛盾。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新定位、新阐释,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而且报告本身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范本。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已经很好地体现在十八大报告阐述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港澳台工作、外交和对外关系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因此,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把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作者:秦 宣,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