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微纳结构有机分子催化剂的构筑及应用
报告人:张治国教授
时间:2021年06月30日(周三)下午2:00
地点: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三楼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张治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毕业于德国吉森大学,现担任浙江大学制药工程研究所所长和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医药化工产品的绿色催化新工艺研究,成功研制出一系列氢键供体型、离子对型和微纳结构型的有机分子催化材料,实现了多种天然产物和关键医药中间体制备过程中昂贵或毒性较大金属催化剂的有效替代;提出了阴离子识别协同催化模式,实现了惰性化学分子和化学键的温和转化,解决了有机催化领域催化效率低的难题;利用微纳材料的不饱和金属位点和协同催化原理,实现了胺、腈醇类等医药关键中间体的高效制备。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的科研工作。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被包括Science、Nature和JACS等研究论文正面他引2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20多件。荣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7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青年科技奖和2014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报告摘要:
催化是现代化学工业的一把“钥匙”,约90%以上的化学工业产品的制备借助于催化过程实现,其中高效和高选择性催化剂的开发是关键。催化作用可分为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两种,目前,均相催化剂可以实现催化反应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但回收和分离难度大;非均相催化剂虽回收方便,但活性低、选择性差。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组通过微纳化策略,构筑了几类多功能协同的高活性位点密度的多孔非均相催化材料,研究了其在多组分串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实现了多种含氮杂环医药中间体的高效制备;通过将均相催化位点高度分散在非均相载体中,实现了过氧化物、硫醚等活生物活性分子的绿色构建。利用原位核磁、稳态/瞬态荧光、交流阻抗分析等光电表征等手段在微观尺度上研究了微纳结构有机分子催化剂在多组分串联体系、光催化体系中的催化机制和微纳效应。总结了微纳结构和纳米效应之间的构效关系,为新型高效的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和化合物的绿色催化转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欢迎全校广大师生参加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浙江省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省2011计划)
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202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