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欢迎您!

新闻公告

社联二维码

学生会二维码

思想引领
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视角
发布时间:2016-11-10 00:00:00 点击次数: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繁荣市场经济、促进就业、吸引人才的重要抓手。我国高校也正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然而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随之出现。近日,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国内外的教育者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与感悟。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全球的高校似乎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什么才是恰当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如何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怎样才能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如何能与社会、企业形成自然贯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在聚焦于创新与创业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国内外教育专家针对这些话题各抒己见,并形成了一些共识。

校企合作:

发挥专业学科优势

本届国际教育年会的主题是,“创新与创业可持续发展人才成长之路: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每当谈到创新创业,如何与企业合作都是高校绕不开的话题。

“说到校企合作,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拉赞助,或学生毕业去企业工作。那么校企合作更深层次的合作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年会开幕式的讨论环节,主持人董关鹏抛出了这个看似尖锐,却是当前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时普遍面临的问题。

如果高校与企业要保持深层次的合作,那么高校必须自问,能为企业提供什么。对此,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务委员会主席孙爱武表示,“高校要给企业一些专业建设方面的支持。”

专业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是高校的优势,因此高校应该发挥优势,为企业提供专业发展方面的支持,这样才能与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更加融合。

在爱尔兰,凯瑞集团与当地高校近年来在科研、教育和设备等方面开展了多维度的合作。凯瑞集团食品和营养业务首席创新官艾伯特·麦奎德(Albert McQuaid)介绍说,在科研合作方面,高校对营养学的研究能帮助他们确定产品的改善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定位市场和消费群体。与此同时,凯瑞集团在教育方面不但为合作高校提供了企业角度的专业课程和活动,还为学生开设了创新中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

这种合作正是企业与高校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双方或多方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创新与创业的双赢。而专业研究,正是高校能够提供给企业的“财富”。

“高校要着重发展专业领域的深度研究,这才是高校独有的优势。”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校长玛格丽特·嘉德娜(Margaret Gardner)在讨论中多次表示,专业学科的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才是高校保持“吸引力”的关键。

“我们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教师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参与进来,一起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是凯瑞集团的合作高校之一,校长安德鲁·迪克斯(Andrew J. Deeks)说,“我们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人才。”

多元体验:

激发学生创新

去年,一本“可以喝的书”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当年最优秀的25个设计之一,因为这本有26页水过滤纸张的书,可以满足一个人4年的饮水量,而这项发明可以拯救全球缺水地区6.63亿人的生命。

发明者是美国加州麦克吉尔大学的博士生特丽萨·丹科维斯基(Theresa Dankovich)。这项历时8年的研究起源于她的一次非洲旅行。

“美景之下,我反复看到令人心痛的场景——烈日下,孩子们渴得嘴唇干裂,但是他们喝不到纯净的饮用水。”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时的目标是利用纳米材料,创造一种抗菌的廉价纸张,可以作为水过滤系统。8年之后,她成功了。

“我们发现,越是在课堂之外有更多实践,在专业学科之外涉猎更多领域的学生,在创新和创业方面的能力越强。”经过多年的教育观察,玛格丽特·嘉德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如今,国际上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学生多元化的生活体验。有的高校通过招收国际学生使校园的学生种族和文化更加多元,有的高校借暑期项目帮助学生前往资源匮乏的地区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探究,有的高校则鼓励学生从事更多公益性的社会活动等。

“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不能只想到你的利润和你的利益,应该更多考虑怎样帮助到别人。”本次论坛的嘉宾,美国苹果公司副总裁戈峻这样告诉青年学生。

各国顶尖高校不遗余力为学生创造多元化体验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意识到人类发展更加多样的需求,并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创新的种子,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未来学习或工作中的某一个时间点被激发。

其中,最关键的是植入个人思维中的创新精神,这也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戈峻说:“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你必须永远保留你的创新精神。”否则,创业者将很快变成失业者。

“问题”导向:

改变思维方式

“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使命’,例如高校有研究型和应用型之分。同样,对于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培养,不同的高校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安德鲁·迪克斯在讨论结束时表示,“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企业家,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长,每个专业对社会发展也有不同的贡献。”

多年前,斯坦福大学的华裔学生陈简(Jane Chen)得到了一份关于全球早产儿的死亡数据:“每年全球出生的2000万早产儿中,接近400万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就会死亡,特别是在贫穷地区。”从这一刻起,她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当得知新生儿大多因保暖不足而死亡,而一个保暖箱却价值2万美元时,她与计算机系和科学化学系的同学一起组建团队,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成功研发了廉价并操作简单的保暖箱。如今,这种保暖箱已经拯救数十万早产儿的生命。

“以问题为导向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玛格丽特·嘉德娜说,“我们需要改变的是教学方式。”

爱尔兰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解决企业专业研发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他们赋予了教师双重的职责,既要有卓越的学术研究,又要与企业家保持深度的探讨。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的热情。

“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要教给学生创造财富的技能,而是通过这些项目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能力,例如人际交往能力、领导力、信息技术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等。”安德鲁·迪克斯说。

的确,在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只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方式。就像玛格丽特·嘉德娜所说,“大学的创新教育就是不断地挑战学生,激发他们创新、改变的潜力,使他们不断质疑,不断创造新的方式解决问题。”



上一篇:“五大举措”实现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下一篇: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浙江科技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xcb@zust.edu.cn 浙ICP备11051284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318号浙江科技大学习得园C2-6楼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507037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