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中季羡林先生这样描述德国:“街道洁净的邪性,你躺在马路上打滚,绝不会沾上任何一点尘土。人们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中世纪去。古代的城墙仍然保留着,上面长满了参天的橡树。”这么多年过去了,德国依然如季老描述的那样美丽。这样美好的环境,离不开德国精细的环境保护制度。
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是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呢?7月下旬,中德工程师学院“Verbreiter”团队德国采访活动正式开始。
当地时间7月20日,团队成员前往柏林Almutstr.开展关于德国垃圾分类制度的采访。团队成员主要针对垃圾种类、垃圾再生两大问题进行提问。Isabella女士介绍到,在德国,每天必须要做的就是垃圾分类。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对垃圾进行详细的分类——纸质垃圾、回收垃圾、有机垃圾、受污染垃圾等,仅玻璃垃圾这一项,又可以细分为白色(Weißglas)、绿色(Grünglas)和棕色(Braunglas)玻璃。当人们去扔垃圾时,需要把各种垃圾扔到各自的垃圾桶中,以方便回收和再利用。而如果居民乱倒垃圾,就会被收取更高额的垃圾处理费用。
团队还了解到德国再生纸的使用比较普及。书籍、收据、卫生纸几乎生活中接触到的纸制产品都能够再生。这些纸没有经过漂白处理,对大自然造成的污染也就更少。
团队成员王宇哲表示,整个回收系统中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塑料瓶的保证金。当塑料瓶身出现Pfand 0.25 €时,我们在结帐时除了水本身的价格,会再加上押瓶费0.25欧,当带着空瓶到超市内的退瓶机回收瓶子时,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抵用券。强制性预收保证金和退瓶机普及提高了塑料瓶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