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今日我们离竹编更进一步
作者:佚名 点击数:更新时间:2016年07月14日 21:07

713,“寻归”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始了新一天对嵊州竹编的探寻。通过对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的参观以及对嵊州市艺术村和相关负责人的走访,让我们全体队员对于嵊州竹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

早上八时许,全体队员集合向着今天的第一站——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出发。到达后,保护中心的竺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亲切地带领引导我们参观了保护中心以及展览馆。从竺老师的细致讲解中我们得知了嵊州竹编的发展现状。嵊州竹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工艺水平达到顶峰,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工艺都在历史的洗礼中渐渐失传。面对着展览馆里栩栩如生的竹编工艺品,竺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已经不单单是工艺品了,更多称得上是艺术品……目前能够做出精细无比的竹编作品的大师大多年事已高,而新一辈里拥有相关技艺的手工艺人又屈指可数,所以我们面前的这些艺术品真正宝贵的是它的制作技巧啊。”

下午,我们在竺老师的陪同下,走访了嵊州市艺术村,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嵊州市越乡工艺竹编厂的刘长泉厂长。刘厂长精神饱满,为我们详细地讲解了厂内精品陈列馆的竹编作品。“沧海还珠”、“三阳开泰”……在这些竹编艺术品的背后蕴含着的是深厚的文化内涵,预示着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刘厂长年轻时是做竹编的好手,浙江省人民政府赠给澳门特区新政府的礼品“沧海戏珠”便是经由刘厂长之手制作完成。刘厂长表示,嵊州竹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当地的一大瑰宝,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除了精湛无比的工艺以外,嵊州竹编更是当地“工匠精神”的代名词,这也是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号召积极响应。正是这一宝贵的精神,推动着嵊州竹编不断创新,从而有了今日这不斐的成就。

通过实地对嵊州竹编的参观以及对当地负责人的采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嵊州竹编这一文化瑰宝,同时也领悟了蕴含在竹编背后的宝贵精神。寻归小队,寻宝而归,明日我们继续……







  • 上一篇文章:富阳纸,千古情,再约定
  • 下一篇文章:前路漫漫,我们任重道远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