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绽放多元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浙江科技大学团委
团委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专栏 > 正文
【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 绽放多元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点击数: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1日 12:43

从个人富到带动集体富,从薄弱村跨越到经济强村,跟随“农旅共富,浙理同行”乡村振兴促进团一起领略季宅乡熠熠闪光的“强村富民”之路。

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荒坡,如今成为了季宅乡特色的水果产业基地。“农旅共富,浙理同行”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同学们来到水果基地,在水果基地与基地负责人一起了解水果基地的建造与发展。

猕猴桃产业基地主要由旅居西班牙的青田华侨郭忠等人投资打造,他们引进新西兰红心猕猴桃品种,因绿色有机品质,大受市场欢迎。善于开拓市场、捕捉商机的季宅乡农民,甚至将原本热带水果火龙果引种到了季宅乡山区。在季宅乡黄放口村的华坦火龙果基地,目前共种植有数千株的火龙果种苗,果业生产仍供不应求。水果产业基地负责人告诉大家,季宅虽然偏远,但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土地资源,加上政府积极引导,努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已成为侨商投资绿色生态农业的热土。如今,乡里正探索“生态观光采摘农业模式”,努力建成集生态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农业大观园。


在稻鱼米种植负责人的介绍下,“农旅共富,浙理同行”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了解到,青田县乡村人民秉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原则,探索出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与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多功能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仅使稻鱼共生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作出有益的探索。浙江科技学院理学院的冯元新老师作为发展稻鱼共生系统的省科技特派员,在大山里种出了国际金奖稻鱼米,这位“科技秀才”给当地农民的田野带来了莫大的惊喜,越来越多的农户的思想观念、农业生产方式也因为先进科技的传播而改变。科技的火种在青田渐成燎原之势,稻鱼米标准化种植基地茁壮成长,带动了全乡的经济增收。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季宅乡富兴之路的建设离不开当地村民的创新精神和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季宅人民“苦干实干、奋进创业”的金坑精神将在这条道路的建设中熠熠生辉。


  • 上一篇文章:【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以青春之名,同筑共富之路
  • 下一篇文章:【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 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史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