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向党,筑梦淳安-浙江科技大学团委
团委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专栏 > 正文
【机能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青春向党,筑梦淳安
作者: 点击数: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 10:06

7月1日-7月6日,浙江科技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械逅临歧,花开半夏”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张慧娟、孟令禹的带领下,前往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半夏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秉着“以山养药,以药富民。传承岐黄精神,共圆半夏之梦”的团队理念,团队深入半夏村,融入当地居民。通过对该地产业及特色的了解,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开展一系列活动。

聚焦养老服务,关爱空巢老人

农村留守老人精神空虚、孤独感严重成为普遍现象。由于居住分散、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老年活动辐射有限,特别是深山区的农村独居老年人,极易陷入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因此半夏村组建老年食堂,关爱留守老人。推出八十岁以上老人,一元爱心午餐,食堂送饭到家里。7月2日早晨,在村书记俞春香带领一下,同学们来到文化礼堂的老年食堂,帮助阿姨包包子,送午餐。从食材的选取,再到食品的制作,全程秉持着食材新鲜、食品健康的原则。


爱心送餐

走进浙西药都,助力乡村振兴

7月2日下午,村支书俞春香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百年山茱萸原种保护基地以及覆盆子种植园。在这里,山茱萸、重楼、覆盆子等中草药在园中散发着独属于它们的生机。“覆盆子是我们村里最先发展起来的”在村书记的描述中,同学们了解到覆盆子首先在半夏村种植,而后才向外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临岐镇的特色之一。

花开半夏

传承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篾匠,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职业。7月3日,同学们走进半夏村鲁结土老人家中,在这位老篾匠的指导下学习简单的编织技艺。由于工序复杂,做竹篾费时又费力,薪火相传的篾匠手艺人越来越少。但是年过花甲的鲁结土老人依旧会在闲暇之余,上山砍竹编蔑。在老人眼里,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从未想过转行和放弃。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竹葫芦的制作中,虚心向师傅请教竹编技艺。这门技艺易上手却又最考验人,一挑一编间,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技艺背后蕴含着坚持不懈的品质、勤劳刻苦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执着。半夏村的竹篾匠人鲁结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出幸福生活,同时也发扬着中国传统技艺,这不仅是一份坚守,更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工匠精神

培育半夏幼苗,延续红色血脉

无论是未来还是现在,孩子一直与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7月4日,实践团队以香港回归25周年以及建党101周年为背景,给半夏村的孩子开展了一系列科普研学课堂,包括党建讲堂、手工折纸、主题绘画、科学小实验、认识中草药科普课堂等。这个夏天,在这些代表着半夏未来的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爱国主义和文化传承的种子。

“忆往昔峥嵘岁月,传时代榜样薪火”

100年前,是青年的“觉醒年代”。40年前,是青年走进改革开放的时代。2022年,正值北京冬奥成功举办、中国共青团成立百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这个历史的节点,团队在半夏村有幸拜访了三位拥有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了解他们的在党奋斗史。老党员为同学们树立了坚定信仰、坚守岗位、服务人民的共产党员形象,而这正是千千万万中共党员的缩影,让同学们由衷敬佩在祖国发展过程中每一位发光发热的守护者。


老党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作为青年大学生,同学们走近淳安,点亮乡村。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振兴,弘扬传统文化。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以及当地村委的大力支持,大家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 上一篇文章:【机能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水秀千年,追求卓越
  • 下一篇文章:【环资学院】环资学院团委受邀参加淳安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