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传真 > 理论前沿 > 正文

新媒体视野下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16年01月18日 14:54

  语体作为一种适应交际需求而产生的语言运用体系,有鲜明的时代性。网络语体是在新媒体网络语境中产生的为实现信息交流而兼具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特点的新的混合性语体。语体仿拟、跨体写作、网民年龄层次的跨越性都反映了网络语体的多样性;渗透与交融手段的运用促成了网络语体的混合性特征;数字语篇的互动性回应模式使网络语体区别于纸质文本而具备了动态性特点。

  作者简介:

  张颖炜,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语体是运用民族共同语的功能变体,是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的需要所形成的语言运用特点的体系[1]。语体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语言交际功能的一种体现,是为了满足人们某种交际需要而采取的语言手段。不同历史时期人们交际时会有不同的社会需要。今天,广播、电视、报纸三大传统媒体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经被互联网打破,在中国的网络信息交流中,网络语言这一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已成为人们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工具,并在网络世界中构筑起特有的语言体系,呈现出从词句到语篇的系统性变异。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已经在新媒体语境中形成一种实现网民之间信息交流的兼具传统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特点的新的混合性语体,即网络语体。

  网络语体作为民族共同语在新媒体语境中的功能变体,在运用上显示出自身的独特性。

  一、多样性

  网络语体的多样性首先表现为语体仿拟、跨体写作的大量存在和发展。从2009年开始,网络上流行起各种模仿文体,有模仿名著中人物语言风格的“红楼体”,有模仿电视栏目解说词的“走进科学体”,有模仿网站购物广告的“凡客体”等。这些文体多根据其模仿对象命名,但主要特征却反映在所运用语言的风格上。例如红楼体就是模仿《红楼梦》中人物的说话口吻,在网络博文中出现“这会子”、“那些人儿”等词语。2009年流行的蜜糖体,其特点是使用“嗲到不能再嗲、腻到不能再腻”的说话方式和语言词汇。咆哮体则是以激动的语气著称,一般出现在回帖或者QQMSN等网络聊天对话中,主要由带许多感叹号的字、词、句组成语篇,网民借书面文字和符号构拟出一个“有声”体,在每句句末多用“伤不起”、“有木有”,并辅以感叹号结尾以发泄发帖者的情绪。读咆哮体的文字,仿佛切身体会到发帖者的激动的情绪,耳边仿佛响起他们咆哮的声音,例如:


  考察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出版的年度《汉语新词语》(已出版2003-2013),2003-2008年,网络语言中并没有出现上述话语语体,2009年《汉语新词语》开始收录这种网络话语体。而我们从中文网络的搜索结果中发现,最早在2007年就有网民在网络交际中运用模仿的手法创造了网络话语体。我们将网络搜索情况和年度《汉语新词语》进行结合统计,2007-2013年各年份出现的网络话语体见下表[2]:


  这些各年度流行的网络话语语体,伴随其网络流行热度,会产生“模因”效应,即网民会根据其话语风格、语句格式和关键词进行再创作。如人人网上有人发起一篇题为《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的帖子,自称为“校内咆哮体”,之后多种外语专业版本的咆哮体都粉墨登场——英文版、西语版、日语版等等。2013年走红的陈欧体,截至201412月,百度百科提供的陈欧体各种版本多达75种。如离职版、杨幂版、各高校版、家政版、90后版、瘦子版、农民版、黄梅戏版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注社会热点、涉及各类人群。网络话语语体每年都会出现新生语体,2014年出现了玫瑰体、文章体、且行且珍惜体等,这说明网民的话语创造能力非常强,网民的话语创造能力和模仿运用能力推动了网络语体的多样性发展。


  其次,多样性还表现为在网络交际中,网民各自的年龄、身份、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话语习惯、上网心态等都会对其言语运用产生影响,从而使网民在运用网络语言进行交际时,呈现多样性的语言特点和语体风格。

  我们对不同年龄网民的QQ对话、QQ日志、微信、网络博客、高校BBS、网络社区的BBS展开了调查,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不同网龄的网民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特点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网络人际圈子里,同一个人可能会因为交际圈的语境限制,表现出不同的言语特点。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在网络语言使用中更青睐符号,他们的网名也经常加上各种非语言符号。这个年龄段的人不喜欢长篇大论,言语表达倾向于简单化,博客、微信有时仅一句话,并喜欢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传递信息,例如下面一则微信:


  这则微信很简短,主要记叙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虽然是记事,但词语选择和句式运用都是口语体的,并加上了翘起的大拇指表感叹。应该说这是一篇很典型的“年轻时尚族”微信,他们的微信以生活琐事、即时心情为主要题材,随感随发,因而篇幅简短,通常会配以各种符号和图片以强化主题的表达和情绪情感的抒发。而60后、70后网民在网络信息载体的运用上偶尔会使用一些英语、汉语拼音缩略语或数字词语,多数还是以汉字为主要交际工具,很少使用键构符来表达表情和信息。在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上,80后、90后网民对新词新语接受和使用的速度明显快于60后、70后网民。80后、90后网民在微博微信中会及时跟进网络语言的新词新语,“你造(知道)吗”、“债(再)见”、“捉鸡(着急)”、“粗(出)来”等,新词新语的及时运用与传播使80后、90后网民的网络语言表达呈现出特有的“潮语”色彩。

  另外,交际圈的不同,也会使同一个人的语体呈现出多样性。例如一个30多岁的网民,在单位的QQ群里,可能会比较循规蹈矩,虽然会选择QQ表情、图片来表达情绪,但几乎不使用键构符来进行信息表达。但是在其微信朋友圈中,如果都是年龄相仿甚至还有更年轻的朋友,那么这时候他的语言表达就很可能受其他人话语风格的影响,不自觉地“潮语化”。

  二、混合性

  网络语言是丰富而自由的,丰富取决于网络语言的表现手段,自由是指网民在网络语言表达上体现出很强的主观性和随心所欲性。这种丰富和自由体现在网络语体上,则是网民将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进行了渗透与交融,形成了网络语体的混合性特征。

  (一)语体的渗透

  就汉语语体而言,谈话体、艺术体、政论体、科技体和公文事务体中仅公文事务语体具有较强的封闭性,不易渗入其他语体成分,其它语体都会不同程度地与其他语体相互进行交叉渗透,网络语体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语体交叉渗透现象。

  语体的渗透是指在一种语体的言语作品中渗入了其他语体的某些语体成分,但并未改变原语体的本质特色的一种语体现象。语体的渗透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主要的是谈话语体的语言表达手段,渗透到其他各种专门性语体中去[3]。网络语体的渗透主要也是将谈话语体的语言表达手段,即口语化的手段,渗透到其他网络语体中,主要有横向渗透和纵向渗透两类,所谓横向渗透,是指在当代网络语境中网络各语体之间的渗透,这是今天网络语体渗透的主要类型;纵向渗透是指在网络文学语体中,出现了跨越时代的词语渗透。

 1. 横向渗透

  (1)网络谈话语体对网络新闻语体的渗透

  如:



  上例网络新闻的标题中用了网络词语“屌丝”,这是一个极具口语色彩且带有一定粗鄙性的词语。但在网络求新求异的文化氛围中,这个词语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出现,使这则网络新闻更能吸引人眼球。新闻行文中对“朴实的农民”加括号加以的注释——最佳铁杆粉丝群,也是将网络谈话语体的词语渗透进网络新闻语体。

  (2)网络谈话语体对网络文学语体的渗透

  网络谈话语体对网络文学语体的渗透是指在网络文学语体中渗入了谈话语体色彩的口语词成分。如:


  这是网络中有人就初中老师进行周而往复的教学发出的感慨,是一篇随笔性的感言,属于网络文学语体,但其中“尼玛这不废话吗?”是带有典型网络谈话语体色彩的语句。“尼玛”是网络新出现的口语詈词,运用在此处,使这篇网络文学随笔凸显了一定的网络口语风格,充分展示了E时代人们的语言特征。

  (3)网络书面语体对网络谈话语体的渗透

  网络语体的渗透主要是将谈话语体的语言表达手段,渗透到其他网络语体中,但网络书面语体的语言表达手段也会向网络谈话语体渗透。


  以上一则QQ聊天语例,AB的交流属于网络谈话语体,但是交流中,A运用了属于书面语体的问候语“好久未见”,表情语“抱拳”是中国传统见面礼仪中的动作,这也进一步衬托出问候语的庄重性。这段对话中,AB的语体风格分别呈现出书面语体与谈话语体的特征,A用语中的“如今”、“高就”等词书面语体色彩浓厚,而B用语中的语气词“啊”、口语词“混口饭”的选用、短句形式等都显示出口语语体色彩。由此例可见,在网络谈话语体中,由于网络语言特殊的书面载体形式,网络聊天这一谈话语体可以被书面语体进行一定的渗透,从而使网络聊天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聊天,其谈话语体色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具备书面语体风格。

  2. 纵向渗透

  纵向渗透是指在网络语言运用中,一种语体的言语作品中渗入了不同时代的其他某些语体的成分,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1)网络语体被古语词渗透

  网络谈话语体中,一些古语词被网民加以了运用,例如网络聊天或网络回帖中,想与对方交谈,有人会问“这位兄台如何称呼?”。再如网络描写夫妻相处的段子中“老公学习无聊中发短信骚扰:‘小妞,给大爷我笑一个。’老婆回:‘客官请自重,小女子卖艺不卖身。’”网络服务业逐渐发展,在网络信息服务交流中,网民将“掌柜的”、“店小二”、“跑堂的”、“伙计”等词语用来称呼网络服务人员。“本宫”这个古语词在古代礼制中,皇后可自称本宫,在今天的后宫小说中,正五品嫔位以上的妃嫔可称自己为本宫,受网络穿越小说和以此改编的电视剧或其他宫廷影视剧的影响,网络上女性网民开始使用“本宫”在自称,例如:


  以上各例中“兄台”、“客官”、“卖艺”、“卖身”、“掌柜的”、“店小二”、“跑堂的”、“伙计”、“本宫”已淡出现代汉语舞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已几乎不用或鲜少被运用(影视剧作品),现在出现在网络言语环境中,是网民有意为之的一种“复古”行为。这种复古主要是为了追求风雅、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

  (2)网络文学语体中的古风小说被当代语词渗透

  网络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语言运用的特点所构成的体系是网络文学语体。

  网络文学创作绝大多数集中在网络小说的创作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以文学命名的综合性文学网站有300多家。2012217日,牛华网依据权威的流量监测网站Alexa的统计报告,对国内文学网站进行了一次排名,前10位分别是: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纵横中文网、小说阅读网、晋江文学城、潇湘书院、17K文学网、红袖添香、逐浪网、榕树下[4]

  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晋江文学城网站的首页,涉及原创文学的几乎都是网络小说。例如晋江文学城原创言情站分别设置了古代言情、都市言情、幻想现言、古代穿越、玄幻奇幻、科幻悬疑网游、短篇小说等链接,发表的都是网民原创的网络小说。

  在这些网络言情小说的创作中,有古代言情题材的、玄幻奇幻类的,大多以架空的某个历史时代为背景。作者在写作故事时,基本以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历史和文化作为背景依托,那么在这样的背景设定下,就不能过多渗入当代的现代汉语词汇,尤其是代表当代社会现象的词语。但是,在网络原创小说中,我们却可以发现这种纵向的渗入,例如:


  这是一篇以中国古代社会为大背景的网络原创言情小说,作者的话语风格整体是古白话特点,但在上面节选的文字中,“理想主义”、“忽悠主义”、“认知症”等词语都是当代语词,作者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加入了这些词,使作品风格显得别具一格。

  这样的纵向渗透在网络古风小说的创作中越来越普遍,有的作者能够把握较好,渗透交融得比较成功,而大多数有这种现象的作品,渗透交融处理得并不恰当,小说古代背景下的人物时不时说出一些当代汉语的词语,令读者读来颇有别扭之感。因此,网络古风小说中的这种纵向或者说是逆向渗透现象值得作者进行反思。

  网络语体的渗透既有被动渗透,也有主动渗透。被动的渗透是指受表达内容的制约,必须渗透才能完成交际任务。主动的渗透是指为了获得某种特殊的交际效果或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有意运用不同类型的语体表达手段,使某些语体因素渗透到别种语体之中。网络语体中的渗透多为主动渗透,因为网络交际的需要,网民运用语体渗透的方法,以追求另类的、特殊的、丰富的表达效果。袁晖、李熙宗认为,主动的渗透本非必需,但为了追求某种特殊的效果而偏偏加以使用,这也是语体发展的趋势使然[5]。网络语体的渗透正是网络言语活动追求表达效果的一种实施手段。

  (二)语体的交融

  网络语体也存在交融现象。语体的交融是指两种语体双方的构成要素或成分彼此交融的一种语体现象[6]。下面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

  年终总结是人们对一年来的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的一种应用文体。年终总结的内容一般包括一年来的情况概述、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今后努力的方向等。上面的这份网络年终总结,可以说是应用语体、谈话体和书信体交融的产物。整体形式上属于应用语体,有思想概述、现实经验和问题、对学生的期望等,并运用标题概括了各段主要内容,行文中也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整体句式比较整齐。但全篇除个别词语外,其他词语和句子都是网络流行语,“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青春靓丽小清新”、“外强内柔女汉子”、“从容淡定有深度”、“正能量”、“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等等,将网络谈话语体中流行的词语融入了内容的表达。这份总结的第三部分,将书信体的格式运用进来,对“各位同学”寄予了一定的期望,但最后又并没有严格按照书信体作结束祝贺语和署名,而仅将此作为总结的一部分。这段例文说明,在网络语境中,网民对语体运用会加以创造性的融合,将一种语体与另一种或多种语体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交融性语体,以新颖另类的表达效果吸引别人注意。

  三、动态性

  网络语体的动态性首先表现为网络语体的语篇是动态发展的,无论是博客还是BBS抑或是一般网页,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体现出动态性。博客、日志等网络文本与现实纸质文本的最大区别是,纸质文本一经生成,修改就受到限制,而网络博客、日志、文学创作等是可以随时修改的,网民如觉得自己发的帖子在措辞、文字上可能还存在讹误或未能很好地表达思想,就可以对已发的文稿进行二次或三次编辑,以进行修改,甚至可能删去原稿重新发帖。网络的转载与转发也十分流行,有的帖子可能会被转发上万次甚至更多,在转发的过程中,帖子原发语境产生变化,对帖子的解读和认知也会因为转发人群而出现差异,且有些网民在转发的过程中对一些原始帖子又进行了加工和改造,对原始语体产生了影响,所以再次编辑和转发都使网络语体不具有定型性,而使其具备了动态性的特点。

  其次,网络语体是一种由互动性书面语篇具现的语体[7]。这种网络互动性语篇突破了传统语体语篇的作者单一、信息传道单一的局限。今天的网络博客、BBS或一般网页,都有留言栏、评论栏、反馈栏这样的设置,一篇网络帖子一经发出,如果有一定关注度的话,一般都有发帖者的朋友或不认识的网民就主帖中涉及的话题或问题进行回帖,当然也有网民会偏离主帖话题进行自我表述;发帖者在主帖发出后也可参与到回帖大军中,就回帖进行“再回帖”,至此,就形成了“互动性书面语篇具现的语体”。这种互动性书面语篇具现的语体,虽然在形式上是离散的,但各个小语篇即各个分帖基本围绕在一个大主题之下,或者在原始大主题之下,再形成分支话题,而各个分支话题又构成一个“互动性书面语篇具现的语体”。例如大学校园的BBS上,一个同学发帖晒自己的旅行照片,其后楼主的同学、朋友纷纷跟帖表示赞叹、羡慕等,楼主与跟帖者互动交流,这些就是一个大的“互动性书面语篇具现的语体”,而在这些帖子中间忽然插入一个同学问哪位同学可以分享XX课的课堂笔记,之后又有几个人“同问”的,那么这几篇游离于原主帖之外帖子的就组成了一个新的话语中心。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网页在跟帖讨论过程中,有网民针对之前网民的留言说“楼上歪楼了”,“我们要码整齐的楼”、“把歪楼的踢出去”等话语,就既是一种保护话语主题单一性的行为,也是一种保持大话语主题语篇互动性的行为。

  新媒体时代信息交流的多渠道性与交流手段的丰富性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网络语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混合语体,也随着网络语言表达的发展变化在不断地变化更新,网络语体的多元特征与当代社会生活和网络文化都有密切的联系,这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深入展开。

   释:

  [1]袁晖、李熙宗:《汉语语体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页。

  [2]侯敏、周荐:《2007汉语新词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侯敏、周荐:《2008汉语新词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侯敏、周荐:《2009汉语新词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侯敏、周荐:《2010汉语新词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侯敏、杨尔弘:《2011汉语新词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侯敏、邹煜:《2012汉语新词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侯敏、邹煜:《2013汉语新词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3]袁晖、李熙宗:《汉语语体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32-433页。

  [4]吴华、段慧如:《文学网站的现状和走势》,《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5][6]袁晖、李熙宗:《汉语语体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34页,第442页。

  [7]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第75页。


Baidu
map